背景
先来讲讲产生这次劳动仲裁背景,上家是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做的东西是把学校里课堂中的那一套部分地搬到线上,疫情下显然是利好相关业务的,比如线上作业的模块。
但在这个模式下,有更多的学校使用,就需要更多的运营人员来服务新增的学校。我想,后面突然出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此。 更多的学校来试用系统 => 招聘更多的运营人员 => 公司成本上升,在这个模式下,如果试用后的转化率客观,那这个模式就可以持续下去。但转化率没上去,加之最近的一次很有希望的融资搁置,导致整个逻辑无法按照之前一样玩下去了。
略微有些偏题,在这些问题之后,当时我们被给到的选项是:转岗(实际上这无法构成转岗,另一家公司没有任何运营上的联系,只是所谓的老板的朋友开的)去珠海的某家不知情况的公司工作;自己走,但是没有任何赔偿,欠下的工资先打着欠条后面再给。
显然,这两个选择都是无法接受的。一是,珠海哪能跟深圳比(个人喜好,莫杠),去珠海是不可能的,二者,之前已经欠着两个月的工资,还想再拖欠,无论是就这家公司还是实际负责人来说,都已经毫无信任可言。
由此,产生了第三个选择,要到辞退书(这点很重要,一定要是被辞退,而不是自己走)自行走劳动仲裁处理。
仲裁
当时我们有十个左右的人遇到了这个问题,但最后选择去仲裁的人就两个。我没能想的很明白他们为什么没选择仲裁,我想即便希望不大,对于这样的公司,打工人是有责任通过法定程序申诉的,不然就是对这样的公司的纵容。
选择仲裁前,我们也不知道流程该怎么走,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去哪个地方,但这些不应该影响你做决定,选择一条路,不应该因为难走就不走,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便是。
大部分选择仲裁的朋友更关心的应该就是这些问题了,下面一一分享。
流程
一般性的流程是,拿到了辞退通知书(意味着解除了劳动关系),去对应区属劳动仲裁大厅申请仲裁,申请通过后,会收到开庭通知的短信。就这点而言,不同的省市又可能不同,以我在的深圳市(在深圳而不是其他地方,也给这次仲裁添了很多勇气)为例,说明如下,具体可点击这里查看。
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其行政区域内除市仲裁委管辖范围以外的其他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 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其行政区域内所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仲裁需要根据公司的注册区而不是办公所在区,比如你在南山上班,公司把你坑了,但他的注册地实际上在宝安区,那你还得去宝安仲裁。(宝安区的仲裁体验一言难尽,南山区的仲裁体验方便快捷)
在填写申请材料的时候,边上有免费援助律师,也可以一并申请了,不用等仲裁申请通过之后再申请法律援助律师。有援助律师之后,申请通过后的开庭通知也不必自己去拿了,可以律师代劳。
在申请通过之后,被告主体也会收到相关的通知,这里也是庭前调节的一个环节。即还没到开庭,双方沟通就这件事达成了一致,比如同意赔偿,那就可以撤诉了。
我所经历的便是这样。尽管未离职前,人事(可能奉上头的意)极力劝我不要去仲裁,如果仲裁的话,公司这边也会去上诉balabala。
材料
一般来说,一定要有的几样是:身份证、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工资流水、企业信用信息。这些东西是要证明这个社会上存在你这样一个人在某个时间为一家存在的公司工作过,有这个前提条件,后面的流程才能继续下去。
就劳动合同这点,当时在填写申请的时候,就听到一个人说他的情况是没有劳动合同,工资也是微信转的,像这种情况就难搞了。
工资流水,这个去银行营业厅或者部分自助机上就能打出来。流水除了作证明之外,后面在计算拖欠工资和赔偿金的时候也应据此计算。
企业信用信息,这个东西可以理解为企查查看到的那些,但是需要到官方的网站将公司信息打印,链接是链接。
除去这些之外,其他可以作为证据的,比如日常打卡,也可以整理为材料。
仲裁地
这点就根据所在区不同了,深圳市南山区的仲裁地是在南山劳动大厦南面停车场红花园89号(虽然这地方一点都不南山)。不知其他区,南山区的不需要预约,直接去就好了。这点需要在去之前就确定好,省得白跑一趟。
上面说的这些材料可以自己提前打印好,仲裁大厅边上的打印店有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