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间断的看完两本传记,分别是傅高义写的邓小平时代和中信出版社的褚时健传。看之前也没特意挑着非得看哪本,但凑巧地前后看完这两本后,发现两位人物有不少共同点。

最先想说的一个词是韧性,生命的韧性。

褚时健人生中大起大落的幅度,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经历到,且在这其中,起起落落不止一次。

落:年少时父亲去世, 落:革命中兄弟去世, 落:中年时母亲去世, 落:被打为右派, 起:玉溪卷烟厂厂长, 起:把烟厂做到行业第一, 落:因罪入狱, 落:女儿狱中自杀, 起:成就褚橙。

活到生命的尽头仍然能够以一个漂亮的“起”结尾,这种生命的韧性与对人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邓小平的人生起落亦不简单,这里不展开介绍,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

最近一段时间,躺平论甚嚣尘上。我是觉得,不论做个奋斗逼,还是选择躺平,都得自己好好想明白。不要让别人的文章,不管是蹭热点还是言之有物,带偏了自己的人生。 现在至少有躺平的基础,能吃饱饭,回到建国前的年代可能躺着躺着人就没了。

第二个词是乐观。 经历如此之多的人生困苦,既有工作中的,还有生活中的。很难想象如果心态不够乐观,该怎么面对。

看完之后一点别的感想是,之前脑里对二位的认识都是来自媒体的短篇文章、历史书的只言片语等等,所建立起的认识都是较为支离破碎。对二位的看法也可能时而觉得太过伟人、又时而觉得也都是凡人。 而看完后,所建立的认识至少是更立体的,不是像之前那般的某一人生片断的切片。再伟人都是由普通人成长来的,但伟人就定然有其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按例,下面是看书过程中的一些划线,邓小平时代因为一季度读完,也没留下很多有意义的划线,或者部分划线略为敏感,此处略过。

可以借此管窥褚时健在对待人生以及做事上的一些态度。

  1. 有时想想,所谓“见识”无非就是见过好东西,然后能判断什么是好东西,进而能做出好东西。

广义的审美的,知道什么是好的。

  1. 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

做事要讲逻辑,干活不着急,先把逻辑理清楚。写代码亦是如此。

  1. 我很少回忆以前,往事太多了,回忆不过来,做人要朝前看。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 褚时健说好习惯的养成刚开始是痛苦的,但养成后便获益很多。

  2. 在大多数人记忆中,读书时光总是美好的,因为简单,因为世界的新奇,因为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褚时健亦是如此。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岁月里,昆明大概是第一个高潮:在最黄金的年龄,见了较大的世面,结识了许多精彩的人,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有思想的青年。

也因为纯粹,不用面对社会的复杂。

  1.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2. 对于大多数年轻的中国女性来说,婚姻是生命的全部,而对于年轻的男性,婚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

  3. 人有时并不太了解自己,须到了特定环境后,潜在的性格才显现出来。

臭豆腐,吃前真臭,吃后真香。

  1.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让相关各方能够利益平衡,都能从中获利。褚时健认为,做生意不能只想着让自己赚钱,适当让利,常常会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利益平衡也成了日后指导他在经营中做出决策的重要思路。

  2. 我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那个决议了。里面有一条,就是今后要把阶级斗争放到第二位了,不是过去第一的位置了,现在讲的是要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只要是发展生产、建设国家,我们这些人活得就有点意思了。

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对于个人人生决策的意义。

  1. 一个人,别人把你打倒了不要紧,总有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但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不然就真的是彻底倒了翻不了身了。拿鱼给我带来乐趣,如果我连自己的乐趣都没有办法去找,生活就真的过不下去了。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1. 农作物这个东西,最能反映人的做事风格,你尊重它的生长规律,按规律办事,认真对待,一定会有好回报。

  2. 邱建康有一个观点,一个企业家起码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引导自己的能力,二是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两方面,他觉得褚时健堪称完美。

  3. 所谓“亦师亦友”就是互相之间在非工作话题上可以开玩笑,在工作原则问题上可以和褚时健大声争辩。

人生中有一个能够用亦师亦友来形容的人都很难得。

  1. 老人家真是教了我很多,就是那段时间我悟出一个道理,做任何事不能糊里糊涂,不能说这个赚钱,那个赚钱,都要去做。稀里糊涂到最后盈还是亏都不知道。李亚鑫说。

有时间可以两本书都看看,并不算很长。

一笔写于: 10/20/2021, 9:46:51 PM
扫码添加我的微信
个人
个人号
公众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