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早些时候在朋友圈中也受到了吹捧,看完第一遍,觉得还是值得一读,书中都是成体系的复盘方法论。

值得一看程度,3.9 / 5 。

另外,顺带分享一下自己的目标和复盘工具。 使用的软件是OneNote,选这个主要是因为记录其他内容也用的是它,就没有折腾其他软件(OneNote的分区和分页可以让我很好的结构化内容)。用哪个工具都不是重点,自己顺手就行,达到目的才是要紧事。 如图所示整个版面分为三个部分:必做事项,事项完成情况,回顾。 必做事项一般是前一天晚上罗列好第二天的重要事项,一般两到三件。事项完成情况就是此书中说到的复盘部分。回顾即包含预料之外的内容。

下面是更长时间周期的目标和复盘工具,周期有一周、一个月、半年和一年等(当然,完全可以探索出可适合自己的习惯,比如按季度)。 更长周期的工具其实是在日目标工具之后探索出来的。主要是结合板栗看板的横向列表式的设计和事情轻重缓急的四个象限设计出来的。

对于工具的设计,多说一句。不要在一开始就妄想能够设计出或者找到完美匹配自己的工具,需要不断的调校成适合自己的使用。

  1. 如果在自我复盘的过程中能够借助高人的指点,那么就可以超越自己的层次,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自我复盘的结论也将更加可靠,也可能会复盘出更多的结论,也更有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自我复盘很容易陷在问题的细节中,而无法从一个更高角度来发现问题,或者说无法更多角度的来自我复盘(只缘身在此山中)。但高人的指点也要取决于其对整个事的了解程度,不能被瞎指点了还觉得满满都是收获。

  1. 我的做法是,任何事情,当出现了与我原来预期不一致的情况,我都会事后复盘一下。

  2. 团队复盘,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不能是秋后算账的大会,不能是强调客观推卸责任的大会,不能是寻找替罪羊批斗的大会,而应该是探寻真相求知求真的大会,是观点和思路交锋的大会,是验证逻辑的大会

  3. 复盘他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复他人的盘,看谁哪件事情做得好,或者做得差,自己试着进行复盘,找出做得好或者差的原因,并找出做得好的关键和规律,以便自己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可以说是用他山之石,磨自己的刀。另外一种是对比复盘。就是自己做了一件事情,对手也做了一件差不多的事情,两者对比复盘,比较自己和对手不同的做事思维、不同的着力点,别人哪里比自己做得好,自己哪里比别人做得好,最终效果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他人将着力点放在某个地方而不是其他地方。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找出差距,发现行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得到对消费者更深层次的理解,透彻把握行业的规律,最终可以获得关于行业和业务的“直觉和本能”。

  4. 柳传志说,我们的学习,30%是跟书本跟他人学,70%是跟自己学。不管跟他人学还是跟自己学,都有一个悟的过程,只有被自己觉到悟到了,才会成为自己的。复盘,是一种系统的悟的方法。没有复盘,没有认知;没有复盘,没有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相同的姿势,而是每天复盘每天改进自己的姿势。觉到悟到换个词就是内化。

  1. 我们的一生,可以看作是成长的一生。

终身学习 => 终身成长

  1. 通过对自己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分析,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复盘,从而找到原因,发现规律,实现能力的提高。这就是古人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没有复盘的能力,就会光吃堑,不长智。不断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惹人嘲笑。

  2.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表哥就是一秒看到本质的男人,brainy is the new sexy。

  1. 假设层面的改变,会带来认识和行为的改变。比如说,你如何看待你的工作。 如果你认为工作是雇佣关系,那可能会认为,我是给公司和老板干活的,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干一天活就得给一天钱,加班要有加班工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因为雇佣,所以交差。 你也可以认为工作是合伙关系,公司提供资源和平台,你提供智力,两者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工资是合伙的分成。只不过分成是做结算后有利润才发,而工资,则是提前发的生活保障。因为合伙,所以尽力。 你还可以认为工作是修行关系,公司是道场。修行是共同学习进步。在学校学习,我们还要交钱,而在公司学习,公司还给你发钱,要有感恩。因为感恩,所以用心。 当然,你还可以认为工作是剥削关系,那就是“阶级斗争”了。 雇佣关系,合伙关系,修行关系,斗争关系,你认为工作是哪一种关系,就是你对工作的假设。 不同的假设,带来不同的逻辑。不同的逻辑,导致不同的行为。 雇佣导致交差,合伙导致尽力,修行导致用心,斗争导致破坏。 而你为什么选择这种假设而不是那种假设,则与你更底层的思维有关。 这个底层思维,最常见的是所谓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才能从信息层面的认识,进入到逻辑和假设层面的认识呢? 复盘就是最重要的方法。

  2. 如何才能从信息层面的认识,进入到逻辑和假设层面的认识呢?复盘就是最重要的方法。复盘包括回顾、反思和探究的动作。这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回顾,主要就是关注客观信息层面,有什么;反思,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逻辑是什么,作为逻辑前提的假设是什么;探究,反思得到的结论是对的吗?隐含的假设是对的吗?

  3. 通过复盘,我们可以穿透信息层面的遮蔽,进入到逻辑层面和假设层面,更好地认知事物。而假设层面是一种假定,如果我们改变假定,我们就可以获得新的角度,甚至是发现新的知识。

  4. 所谓原子知识,就是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属于个人自己的知识。一般来说有三个途径:一是个人通过实践,经历不同的事情,不断试错,总结而来。二是看别人做事,总结别人的成败,成为自己的经验。三是学习别人总结的经验,从书本上学,听别人的培训讲课。

  5. 看书,是我们学习提高的常见方式。我们在学校的时光,大多数都是看书学习。看书,主要是学习他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和规律,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识框架,帮助我们提高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6. 社会的各种认识和知识,没有不是通过复盘得到的。

简言之还是归纳法。

  1. 没有改进,就没有提高。

  2. 有目的的练习具备四个特征:1.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2.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3.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4.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3. 走出舒适区,逼迫一下自己,才能进入到更高的境界。 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方式中,刻意练习是最有效的方式。 作者研究了国际象棋、演奏、医生、篮球、记忆、写作、驾驶等领域杰出人士的成长过程,发现他们的训练过程有共通的部分,这个共通的部分,作者定义为刻意练习。 在作者看来,刻意练习有这样一些特点: 1.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当由导师或者教练来设计和监管,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种能力。 2.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说,这并不令人愉快。 3.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它并非指向某些模糊的总体改进。一旦设定了总体目标,导师或者教练将制订一个计划,以便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构成之前期望的更大的变化。改进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使得从业者能够看到他的表现已经通过练习得到了提高。 4.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简单地遵照导师或者教练的指示去做,还不够。

  4. 人们常说,懂得了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根本原因也在于缺乏实践复盘的过程

  5. 有些心态,在复盘中特别重要。概括来说,是两种心态:不自欺、有胜心。不自欺是对自己而言,要诚实。有胜心是对别人而言,不要有“有胜心”,要虚心。两种心态的指向是同一个:成长心态。一切只关乎成长!

  6. 不自欺,对自己而言要诚实。有胜心,对自己而言要有挑战自己潜能的胜己之心;对别人而言,则不要有“有胜心”,要虚心。

  7. 复盘很多时候意味着对以前做法的否定,而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就是对自我的否定,如果以前特别成功的话,这种否定就更加困难。

  8. 复盘的时候,自欺的人,不会愿意去找自己的问题,至少是不愿意找自己的真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有一种心理,认为“我某个方面有问题”就是“我有问题”。“我有问题”就等同于“我所有方面都有问题”。对某一个具体方面的技术性质疑,不自觉地偷换概念为对人整体的品性否定;人品不行,又转换为什么都不行。这当然是错误的担心。

  9. 所以佛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对他。

有点像乔布斯的那句“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自尊”。但到底对不对、有多对还是见仁见智,也还分“打骂”的程度。另外,我觉得上等人应该能做到完全(almost)控制自己的情绪。

  1. 在学习区域,我们的目标是改善自己,会做出一些行为来促进改进的发生,把精力集中在我们还没掌握的地方,寻求更高水平的挑战。在这里,我们不怕犯错误,甚至期待犯错误,因为这指出了我们可以改进的方向,可以让我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表现区域,我们尽自己的所能去做事情。我们得专注于自己已经掌控的地方,尽量减少失误,最大化我们的绩效。

  2. 我们要有胜心,胜是胜己。要去挑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不断提升,到达更高的境界。

  3. 大家都知道,在沟通的时候,存在沟通漏斗,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表达和相互理解。

尤其纯文字的时候..

  1. 不管否定的是你以为的别人的观点,还是别人过去的观点,否定,都是一件损己不利人的事情。损己,你把关注点放在别人不对的地方,就是错失了吸收别人长处的机会。不利人,别人可能根本没注意你的否定,而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2. 所谓损失规避效应,是指损失和获益的心理效用并不相同,客观上的损失比等量获益产生的心理效用更大。

比如股市里先赚100万,再亏100万。

  1. 复盘的六个步骤:1.回顾目标。2.叙述过程。3.评估结果。4.分析原因。5.推演规律。6.形成文档。

  2. 将手段当作目标或者是替代目标,是我们常见的错误。这就是把动作当作了目标,而没有理解动作的目的。

  3. 真实客观、全面完整、细节,是判断复盘中叙述的信息是否合格的三条标准。

  4. 准备写而还没开始写的时候,觉得有好多有价值的东西在心中涌动,但是要落笔的时候,立刻面临着一个如何呈现的问题,按照什么样的逻辑进行章节分类,原来心中涌动的只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如何能够详细化并且论证这些概念,如何将概念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等。原来心中设想的丰富感,在落笔的时候可能才发现,这种丰富中很多可能是重复的,有很多相关的东西可能遗漏了。有的地方,自己写着写着觉得写不下去了,认识不够彻底,思考不够深入,对于细节不了解等。

空想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点子,一条一条写出来就卡住了。

  1. 规律旁人尽可以告诉你,但如果你自己不想要、没激情,也见不到多大的功效。

即大道理听再多,也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毕竟,行动的主体还得是自己。

  1. 经过“分析原因”这一步,我们基本上能够更新一些认识,总结出一些规律,提炼出一些方法,确定一些行动措施。但正确的规律和认识并不那么容易就被总结出来,别太快做出结论。过于轻易或者过于迅速总结出来的规律,很可能是假的。因此,对“分析原因”后得到的规律和认识,要进行推演,以便排除错误的总结,找到真正的规律和认识。

归纳法的弊端

  1. 交叉验证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要下意识就找能证明结论的案例,而要刻意地去寻找反例。

  2. 从具体个案中抽象出共性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从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中,找到相似的规律。也能从看似相同的案例中,找到本质的不同。

这种抽象的能力也体现在编程中,比如封装组件,或者更甚,划分设计模式。

  1. 复盘,要从一个具体案例中,提炼出方法和规律,它不仅有助于解决该具体案例中的问题,还应该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后续的其他事情中给我们以指导。只针对某一个案的复盘结论,等个案结束后,结论就失效,这样的复盘价值不大。

抽象的能力使得结果可复用。

  1. 得出结论并不是复盘的目的,复盘是为了对今后的实践进行指导,帮助我们在后面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复盘不是走流程

  1. 你已经有了沙盘推演,已经具体执行过了,前面两次做事的机会已经用完了。这个时候,再回去看看整件事情,看看自己的执行过程,看看执行过程与沙盘推演的差别。通过发问,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得到答案。通过第三次“做事”,达成最后的完满。
一笔写于: 10/20/2021, 9:46:51 PM
扫码添加我的微信
个人
个人号
公众号
公众号